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的安裝過程就不提啦! 直接進入執行程式!
程式執行後, 下方可以看到可轉換的類型! 要轉換機器, 請按左上方的 "Convert Machine"
因為是要做 P2V, 所以選擇 "Power-on machine"
然後輸入該實體機器的 IP 及可以管理的帳號 & 密碼, 因為這台機器是 Linux 系統, 所以 "OS Family" 選擇 "Linux"; 輸入OK後按 "Next", 程式偵測轉換實體機器的帳密是否符合, 以進行下一步!
這裡應該是要輸入 "root" 啦, 一時打錯成 "admin" 請依照各位機器的管理者去更改!
偵測正常後, 進入輸入目的機器, 也就是 ESXi 4 主機的 IP & 帳密資料! OK 後按 "Next" 會偵測目的機器的帳密 & 狀態!
畫面中 "Virtual machine name" 預設是該來源機的 FQDN, 我是改成比較短的名稱(基本上是機器名), 當然可以輸入你想要改的任意名字!
而 "Datastore" 則是選擇虛擬OS要放置的儲存位置, 可以是本地HD(畫面中), 或是 NAS 系統下的 NFS or iSCSI 網路儲存設備! 這裡不支援 CIFS/SMB 的部分, 而 XenServer 似乎可以使用 SMB 的網路資源!
中間白色方框則是可以選擇要把虛擬OS放入哪個群組物件中, 這裡僅為分類使用! 一切確定後, 按 "Next" 後, 程式偵測在 ESXi 主機上的預備配置狀況!
"Data to copy" 出現警告訊息是因為來源機器的大小是 320GB(10進位), 而目的機器剩下的空間只剩 193GB(16進位), 容量不足導致, 接下來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!
按下相對位置右方的 "Edit" 進入目的機器容量配置部分!
選擇右方 "Advanced", 這裡可以看到 "/boot" 197MB(16進位), "/" 297GB(16進位), "swap" 1.97GB(16進位)!
選擇 "Target Layout" 進入容量配置狀態!
"Type" 選擇 "Thin", 這裡有 "Flat" 表示與來源機器容量一樣大小, 而 "Thin" 就是 "Thin Provisioned", 也會配置與來源機器一樣大小, 但是一開始只給有資料部分的大小, 隨著資料量的增加, 自動增加所需空間, 一直到目的機器容量不夠用! 因為實體機器通常都沒有使用那麼多的空間, 所以在虛擬機器上, 通常會使用這種儲存方式來減少不必要的空間浪費!
先看到原本的大小, 然後分別改變 "/boot" & "/" 的容量為目前實際使用的大小!
這裡就是更改完後的大小, 此時 "Data to copy" 已經沒有警告訊息了! 按下 "Next" 進行最後確認動作!
最後確認畫面, 這裡可以看到硬碟的配置狀態! 確認無誤後, 按 "Next" 進行轉換成序!
開始轉換畫面, 時間長短會依照資料量大小以及操作轉換機器的速度, 當然還有網路的速度來決定!
這裡顯是轉換過程中, ESXi 4 的 Datastore 的確已經開始接收 "video" 的資料了!
轉換完成後的資料畫面, "video.vmdk" 這個大約就是 "/boot" 的 "Thin" 大小, 而 "video_1.vmdk" 則是 "/" 的 "Thin" 大小!
接下來就是虛擬OS開機啦! 下面是開機過程到出現登入畫面!
輸入帳密資料!
因為要與原來機器有所區分, 所以改了一下 IP 資料, 以便呈現實體與虛擬機器同時顯示的畫面, 來證明的確有轉換成功!
"192.xx.xx.50" 是虛擬機器的資料, 而 "video.slps.tp.edu.tw" 則是實體機器的資料, 到此轉換確認OK!
觀看虛擬機器的硬碟資料分配狀態, 這裡是 shutdown 虛擬機器後看到的結果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