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

虛擬主機伺服器建置十二:FreeNAS 0.7.1 5065 ZFS v13 補充

目前FreeNAS版本正式Release已經到 0.7.1 5065, 同時ZFS v13版本也同時發表, 在之前POST的日文網站都有發表 http://shell.peach.ne.jp/aoyama/ , 各位可以參考!



這裡把安裝好的 5065 ZFS v13 版的畫面補充, 以及正式上線使用, 目前是以 1T*6 做 ZFS Raidz2(Raid 6 兩顆硬碟容錯), 所以實際使用空間是 4*1T 的大小! 下面的圖看出版本: 0.7.1 Shere(version 5065), 主要判別是否是 ZFS v13 版是要看 "作業系統版本", ZFS v13 應該是 FreeBSD 7.3-RC2, 如過是 ZFS v6 則是 7.2-p4!

儲存容量大小在最下方, Total: 5.44T(1T為10進位, 約等於 931GB) 是6顆的總容量, 但是因為用了 Raidz2 做了兩顆容錯, 所以 Free: 3.56T 才是實際可以使用大小!



接下來介紹ZFS設定方式及使用!

設定ZFS的重點是要把磁碟格式設為 "ZFS storage pool devide", 如果是全新的硬碟, 請先設定為 "Unformatted" 儲存後, 到 "磁碟->格式化" 選好硬碟, "檔案系統" 改為 "ZFS storage pool device" 即可! 下面是設定格式圖!



下面是設定好 1TB*6 的 "ZFS storage pool device" 的畫面!





接下來是設定ZFS過程! 首先 "磁碟->ZFS" 選擇 "Pool->Virtual Device", 按 "+" 新增裝置! 輸入 "名稱", 類別選擇 "Double-parity RAID-5" , 這個就是 "Raidz2" 或稱為 RAID6, 如果是 "Single-parity RAID-5" 就是一般的 RAID5, 而前面有提過的 NexentaStor 則可以設定到 "Triple-parity RAID-5", 用三顆硬碟容錯, 不過這就太浪費空間啦! 捨定好類別後, 選取所有剛剛設定的硬碟, 這裡要注意, 做 Raidz2(RAID-6)至少要三顆硬碟! 下面是設定示意圖及設定好的畫面!







接下來要設定所謂的 "儲存池", 選擇 "Pool->管理", 按下 "+" add pool, 把剛剛設定的 "Virtual device" 設定好即可! 下面是示意圖及設定好的內容!



這裡可以看到大小 5.44T, Free 3.56T!



接著設定需要供給其它電腦需要儲存的資料夾(這裡是Dateset), 選擇 "Dateset->Dateset", 按 "+" Add dataset, 我是以要分享的服務來命名, 如 CIFS/SMB(網芳) 以 "CIFS", NFS 以 "NFS" 等方式! 下面是示意圖及操作成果畫面!

"名稱" 依照需求輸入, pool 則是選剛剛設定好的資料, 這裡是 "fn01", 接著輸入 "Quota" 也就是要分享的容量, 如果日後發現容量需求增加, 可以再回來此處增加容量, 我沒試過縮小, 所以請勿嚐試!



這裡是設定好一些類別(Dataset)的畫面! 按下 "資訊" 可以看到詳細的分區資料!





CIFS/SMB/網芳 的設定狀況, 依照 Dataset 分享的類別使用!



下面是ZFS下一些資訊的補充畫面!

1.Pool->資訊



2. Pool->I/O-statistics



3. 配置->Current, 這裡是顯示出目前 ZFS 系統的所有配置資料! 包括 "Pools", "Virtual devices", "Datasets" 等!



4. 設定 NFS 分享方式! "服務->NFS" 選擇 "啟動", 分享的數量預設是 "4", 最多可以到 "6", 然後按 "儲存並重新啟動" 即可!



接著按 "共享" 設定, 把相關的資料設定好, 可以先在 ZFS Dataset 中設定一個 NFS 的類別來管理!





目前FreeNAS版本正式Release已經到 0.7.1 5065, 同時ZFS v13版本也同時發表, 在之前POST的日文網站都有發表 http://shell.peach.ne.jp/aoyama/ , 各位可以參考!

這裡把安裝好的 5065 ZFS v13 版的畫面補充, 以及正式上線使用, 目前是以 1T*6 做 ZFS Raidz2(Raid 6 兩顆硬碟容錯), 所以實際使用空間是 4*1T 的大小! 下面的圖看出版本: 0.7.1 Shere(version 5065), 主要判別是否是 ZFS v13 版是要看 "作業系統版本", ZFS v13 應該是 FreeBSD 7.3-RC2, 如過是 ZFS v6 則是 7.2-p4!

儲存容量大小在最下方, Total: 5.44T(1T為10進位, 約等於 931GB) 是6顆的總容量, 但是因為用了 Raidz2 做了兩顆容錯, 所以 Free: 3.56T 才是實際可以使用大小!



接下來介紹ZFS設定方式及使用!

設定ZFS的重點是要把磁碟格式設為 "ZFS storage pool devide", 如果是全新的硬碟, 請先設定為 "Unformatted" 儲存後, 到 "磁碟->格式化" 選好硬碟, "檔案系統" 改為 "ZFS storage pool device" 即可! 下面是設定格式圖!



下面是設定好 1TB*6 的 "ZFS storage pool device" 的畫面!





接下來是設定ZFS過程! 首先 "磁碟->ZFS" 選擇 "Pool->Virtual Device", 按 "+" 新增裝置! 輸入 "名稱", 類別選擇 "Double-parity RAID-5" , 這個就是 "Raidz2" 或稱為 RAID6, 如果是 "Single-parity RAID-5" 就是一般的 RAID5, 而前面有提過的 NexentaStor 則可以設定到 "Triple-parity RAID-5", 用三顆硬碟容錯, 不過這就太浪費空間啦! 捨定好類別後, 選取所有剛剛設定的硬碟, 這裡要注意, 做 Raidz2(RAID-6)至少要三顆硬碟! 下面是設定示意圖及設定好的畫面!







接下來要設定所謂的 "儲存池", 選擇 "Pool->管理", 按下 "+" add pool, 把剛剛設定的 "Virtual device" 設定好即可! 下面是示意圖及設定好的內容!



這裡可以看到大小 5.44T, Free 3.56T!



接著設定需要供給其它電腦需要儲存的資料夾(這裡是Dateset), 選擇 "Dateset->Dateset", 按 "+" Add dataset, 我是以要分享的服務來命名, 如 CIFS/SMB(網芳) 以 "CIFS", NFS 以 "NFS" 等方式! 下面是示意圖及操作成果畫面!

"名稱" 依照需求輸入, pool 則是選剛剛設定好的資料, 這裡是 "fn01", 接著輸入 "Quota" 也就是要分享的容量, 如果日後發現容量需求增加, 可以再回來此處增加容量, 我沒試過縮小, 所以請勿嚐試!



這裡是設定好一些類別(Dataset)的畫面! 按下 "資訊" 可以看到詳細的分區資料!





CIFS/SMB/網芳 的設定狀況, 依照 Dataset 分享的類別使用!



下面是ZFS下一些資訊的補充畫面!

1.Pool->資訊



2. Pool->I/O-statistics



3. 配置->Current, 這裡是顯示出目前 ZFS 系統的所有配置資料! 包括 "Pools", "Virtual devices", "Datasets" 等!



4. 設定 NFS 分享方式! "服務->NFS" 選擇 "啟動", 分享的數量預設是 "4", 最多可以到 "6", 然後按 "儲存並重新啟動" 即可!



接著按 "共享" 設定, 把相關的資料設定好, 可以先在 ZFS Dataset 中設定一個 NFS 的類別來管理!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